老師及家長的壓力︰ 老師︰「學校已經延遲學生遞交功課的日期、又減少他的功課量,但他仍然有困難完成。」 家長︰「已經用盡方法幫個女 … 又幫佢搵補習、又提佢做好時間表,但佢仍然唔夠時間做功課。」 課程針對的情況︰ 容易焦慮的中學生往往有以下的情況︰
面對測驗和考試會很緊張,或容易發怒。
做功課時會很緊張、疲倦或容易發怒。
做功課太慢,做到太晚。
功課欠交愈積愈多。
沒有分配好時間做功課,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做。
安排太多活動,時間表總是密密麻麻。
遇到多功課時,不但沒有盡快開始做,反而會拖延。
害怕上學或表示不想上學等等。
課程內容︰
讓老師和家長學習如何幫助學生以「認知行為治療」(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, CBT) 的心理角度,分析和了解學生自己內心的焦慮,改善以下四種常見的心理特質:
放棄「完美主義」:可透過建立「成長心態」(Growth Mindset),視挑戰為學習的機會,並肯定自己的改進。
避免「過份執著」:可透過「接納與承諾治療」 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, ACT) 的方法,減低對目標的執著,從而擴闊選擇的空間。
改變「過份好勝」:可透過認識快樂的四個層次 (Four Levels of Happiness),減少「唔輸得」的壓力,尋找更持久的快樂。
減少「過份討好」:可透過建立「自我關心」(Self-Compassion),減少自我批評,並學習善待自己。
課程的效用︰
有些時候,老師和家長只需幫助學生認出自己的心理特質,他們便可以作內心的調整。例如曾經有一個學生在考DSE前突然完全停止溫習,父母因而非常焦急,遂找學校社工協助。我們用了一節的時間幫學生了解自己的完美主義,及後他便能重新啟動溫習,順利應付DSE。
老師和家長除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焦慮的心理特質外,也可以幫助他們認識那些相反焦慮的心理特質,建立正面的心理質素。
假如學生無法自我調整,參加過這課程的老師和家長也可以將留意到學生的心理特質,告訴專業人士,作跟進了解和協助。
對象︰中學老師、學校工作者及學生家長 導師︰ 陳沛霖先生 (香港明愛臨床心理學家) 陳先生在明愛已服務超過 20 年。當中除了服務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外,也服務 13 間不同的中學。在處理不同的焦慮個案中,他發現很多有焦慮的學生都有以下一種或以上的心理特質︰(一) 完美主義 (二) 過份執著 (三) 過份好勝 (四) 過份討好。為此,他特別設計了這個課程,讓家長能認識學生焦慮的內在原因,以作初步協助、指導或尋求專業跟進。除了處理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和學校的個案外,陳先生也定期提供「精神健康急救 (關懷青少年版) 證書課程」。 黃照成先生 (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社工) 黃先生是一名資深註冊社工。曾任職戒毒康復服務、學校社會工作、個人及家庭輔導工作。曾主領多項不同類型之工作坊及講座: 家長教育、老師培訓、青少年及兒童成長。婚姻關係等。黃先生亦為「精神健康急救 (關懷青少年版) 證書課程」認可導師。
Comments